您现在的位置是:白屋寒门网 > 热点
经济日报:显示“已揽收”却没有下文 整治虚假发货要靠硬约束
白屋寒门网2025-07-08 14:15:13【热点】0人已围观
简介来源:经济日报临近发货时间却突然被告知缺货,快递显示“已揽收”却迟迟没有下文,催问物流进度却被各种搪塞、敷衍……消费者遇到这些情况,很有可能是掉进了商家虚假发货陷阱中。虚假发货是指各类电商通过上传快递
来源:经济日报
临近发货时间却突然被告知缺货,已揽收快递显示“已揽收”却迟迟没有下文,经济假催问物流进度却被各种搪塞、日报敷衍……消费者遇到这些情况,显示很有可能是却没掉进了商家虚假发货陷阱中。
虚假发货是有下硬约指各类电商通过上传快递单号“制造”发货动作,实际上并未真实发货的文整情况。少数商家由于售前缺乏对订单数及出货量的治虚合理预判,超额销售后既不愿损失客源,货靠又碍于平台制定的已揽收发货时效规则,便玩起虚假发货把戏,经济假为填补库存争取更多时间。日报此外,显示预售刷单、却没数据造假和恶意收集买家信息进行转卖也是有下硬约虚假发货的常见原因。
商家的虚假发货行为,不仅违反电商平台规则,影响自身信誉,也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还可能涉嫌构成欺诈。因为短期货源不足无法及时发货,商家理应与消费者主动沟通,协商解决问题,但如果刻意玩套路来欺骗,这种竭泽而渔的行为只会失去消费者的信任,最终丢掉口碑和人心。
诚实守信是市场壮大、交易畅通的基础。要有效整治虚假发货乱象、构建诚信的网络交易环境,加强平台合规治理和行政监管执法硬约束。
目前,主流电商平台已制定相关规则,提高对商家虚假发货行为的惩罚力度,比如按照商品实际成交额的一定比例给予消费者赔付红包等。但从平台端来看,惩治虚假发货行为不能一“赔”了之,需采取更多有效规约,如采取下架商品或服务、平台禁入等措施,提升存在此类失信行为商家的违规成本;同时应充分回应消费者维权诉求,畅通维权渠道,形成消费者反馈与商家信用评价的关联机制。
童云斐
很赞哦!(339)
上一篇: 美国首次申领失业救济人数连续第三周下降
热门文章
站长推荐
中国石油专项整治违规吃喝:从一顿饭一杯酒抓起堵住“局”
华润医药发布博雅生物前9个月业绩 净利润约4.29亿元同比增长28.87%
把水井坊写进简历是“耻辱”?调查称员工“不推荐”亲朋好友来公司工作
上市未果之际,美即时配送公司Gopuff再裁员200多人,有员工在视频会议中接到通知
消息称台积电3nm代工报价高达2万美元,苹果iPhone 15/Pro系列等新品会转嫁成本至消费者
知名基金经理李晓星三季度大幅调仓换股,“这个点位的悲观已没有意义,会逐渐加强进攻性”
前三季度赚10亿,几乎分完!这家投资《羊了个羊》的公司“豪横”分红,实控人将获超3亿
券商两融业务迎来双重利好 大型券商更具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