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房地产企业开始退地,楼市会发生什么?
恒大此次退地,当房地产所得款项将进入监管账户,企业用于解决恒大相关的开始债务问题。以当初的退地购入和后期投入成本来看,恒大此次退地,楼市预计亏损额度超过12亿元,当房地产但在债务危机之下,企业即使大幅亏损也不得不退。开始
不只是退地此次足球场的土地,在过去一年多时间,楼市恒大已经退出了几十块土地。当房地产
一直以来,企业土地是开始开发商们最看重的核心资产,拥有多少土地储备,退地意味着开发商未来有多少成长空间,楼市所以,大规模囤地是很多开发商的生存本能。但是,随着楼市持续降温,加上债务压力,土地不再是开发商们追捧的香饽饽,而是变成了烫手的山芋,中国房地产市场风行多年的囤地游戏,慢慢迎来了拐点。
从去年开始,很多敏感的开发商其实已经早就开始主动退地。去年5月份,以17亿多元拍下杭州一块土地,但是仅仅两个月之后,公司就宣布退地,即使牺牲5000万元保证金也在所不惜,主要原因就是盈利前景不佳,所以主动及时止损。而随着房地产企业债务危机升级,更多的开发商或主动,或被动地退出了曾经视为生命线的土地资源。
而随着最近楼市烂尾危机引发集体停贷,开发商退地还有可能进一步升级。7月底的政治局会议,将保交楼确定为重要经济任务,在这样的背景之下,预计未来还会有很多陷入困境的开发商,会通过退地的方式来解决债务压力,盘活烂尾楼盘。因为土地储备是开发商最值钱的资产,向政府退地,也是资产变现最快的路径。为了解决楼市烂尾危机,开发商退地将是实现保交楼的重要手段。
当开发商退地变得越来越普遍,这将给中国楼市带来深刻影响,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中国经济的增长、以及楼市价格的波动等等,都有可能因此而发生改变。
开发商退地,最直接的冲击在于会影响到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当恒大这些陷入危机的开发商通过退地来获得资金,这种模式其实就是地方政府回购土地,相当于让地方政府拿出真金白银来解决开发商的烂尾危机。虽然政府并非无偿介入,回收的土地将来还可以重新拍卖。不过,未来土地市场的行情,很难重现曾经的火爆,地方政府回购的土地,将来可能很难拍出以前的高价。
如果说开发商退地还只是少数,毕竟不是所有的开发商都会找地方政府“退货”,但是,当越来越多的房企从囤地转为退地,这种示范效应会让开发商在拿地的时候更加谨慎,这就会使得土地市场迅速降温。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国土地购置面积同比下降了48.3%,土地购置款下降了46.3%。如果未来土地市场继续降温,将给政府财政带来明显冲击。
中国房地产市场的高速发展,丰厚的土地出让金为政府提供了重要的财政收入,我国土地财政收入占全国财政税收收入的比重达到3成左右,在地方政府这个层面,对土地出让金的依赖程度更高。以土地出让金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这个指标来看,国内有90%以上的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依赖度超过50%,其中有20多个城市的土地财政依赖度更是超过100%。如果土地市场持续降温,很多地方政府将面临非常现实的财务压力,这将是房企退地带来的连锁效应。
7月中旬,财政部发布了今年上半年的财政收支情况,全国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比上年同期下降28.4%,其中地方政府性基金预算本级收入比上年同期下降29.7%,导致政府财政收入下降的主要原因,就是土地收入下降,上半年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同比下降了31.4%。一直以来,中国的地方政府靠土地财政吃饭,但是,随着开发商不再囤地,甚至退地,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也逐渐走到了尽头,已经到了不得不转型的时刻。
房企的退地行为,还有可能引发房价下跌。中国的房价和土地价格密不可分,一直被形象地描述为面包和面粉的关系。长期以来,中国房价居高不下,地价过高被认为重要原因之一,面粉价格一直上涨,在很大程度上推高了面包的价格。
在中国房地产发展的历史上,由于地价持续持续上涨,地价占房价的比重不断上升,以前地价占房价的比重大概只有10%,按照社科院的研究,2017年,土地平均成交价格与商品房平均销售价格的比值达到0.68,也就是地价占房价的比重接近7成。
随着现在开发商不再积极囤地,甚至主动退地,楼市价格的底层逻辑开始发生深刻变化,当面粉不再是稀缺资源,面包继续卖出天价也就失去了重要支撑,将有可能回归到一个相对合理的价格。
开发商从囤地到退地的转变,意味着房地产企业开始收缩,这对经济增长也会带来一定压力。今年上半年,我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了5.4%,而去年同期增长了15%,房地产投资降温之快可见一斑。作为中国经济的重要引擎之一,房地产投资从高增长变成负增长,对中国经济的压力也是显而易见。
)
不过,从更长期来看,房地产适度降温对中国经济也并非坏事。一直以来,中国经济在很大程度上靠房地产拉动,从积极的角度来看,房地产的繁荣有效拉动了众多上下产业链的发展,为中国经济做出了重要贡献,但从负面角度来看,房地产过度发展,地价和房价过高,也在很大程度上挤占了其他实体产业的生存空间。
长期来看,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经济可以一直靠房地产支撑,真正决定一个国家经济竞争力的,最终还是需要依靠制造业等实体产业。尤其是当前中国经济面临外部围堵的压力,包括美国刚刚通过的芯片法案,能带领中国经济突围的,绝对不是房地产,而是高端制造业等实体产业。而现在土地市场降温,对制造业等实体产业而言,其实意味着迎来了更多的生存空间。所谓“一鲸落,万物生”,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对应中国的房地产和其他实体产业。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
- 经济学家巴曙松:新市民的融入过程能够反哺和推动金融业发展
- 经济学家张奥平:中国式现代化下实体经济的发展机遇
- “封号潮”后欲重拾跨境电商企业信心 亚马逊拟今年底揭牌首个亚洲综合培训卖家中心
- 新东方2023财年第一季度营收7.45亿美元 同比下滑43%
- 国家外汇管理局黄卉:2017年以来外管部门配合破获汇兑性地下钱庄案件上千起
- 蔚来新投20亿自制电池,李斌称这是电动车企正常战略
- 国办:2022年底前制定出台关于以制造业为重点促进外资扩增量稳存量提质量的政策文件
- 国际金价短线上看1678美元
- 比亚迪官宣全系车型涨价 “反向操作”意在“一石二鸟”
- ESR10月26日斥资约2185.43万港元回购145万股
- 渝农商行因掩盖不良贷款等9项违规被罚超千万,6名责任人受罚
- 福建银保监局等部门联合发文 推动新市民金融服务供给与需求相平衡
- 百度第三季度营收325亿元 经调整净利润同比增长16%
- 年内支付领域最大单笔罚单!百联优力被罚近6500万元,牌照还能否顺利续展?
- 共享充电宝成了价格“刺客”,谁拿走了利润“大头”?
- 推动“保交楼”工作加快落实!央行、银保监会再发声,全国性商业银行要发挥“头雁”作用
- 湘园新材再走IPO之路 主营业务集中未来如何落子?信息披露不够规范,员工平均年龄偏大 ,毛利率下降
- 股价一字跌停,正副董事长被监视居住对恩捷股份有哪些影响?
- 汪小菲大S互撕,张兰、麻六记赢麻了
- 江苏丹阳首富,身家陡增42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