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茅台、山西汾酒三季报业绩“报喜”, 白酒行业回暖了?
本周,报喜8家白酒上市公司率先披露三季度业绩或预告,贵州普遍释放向好信号。茅台
(600519.SH)10月16日晚公告,山西公司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871.6亿元,汾酒同比增长16.77%;归母净利润444亿元,季报同比增长19.14%。业绩公司第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295.43亿元,白酒同比增长15.61%;归母净利润146.06亿元,行业同比增长15.81%。回暖
(002304.SZ)预计实现营业收入264.4亿元左右,报喜同比增长20.5%,贵州已经领先2021年全年253.5亿元的茅台营收;扣非净利润86.65亿元左右,同比增长26.5%。山西
近日接受投资者调研时,汾酒洋河股份表示,自2019年以来进行了一系列的渠道改革,其中包括重点做消费者经营,由B端转向C端,同时对主导产品进行数字化改造,截至今年上半年,所有主导产品均实现升级改造和市场投放。
(000596.SZ)、(000568.SZ)、(600779.SH)业绩同样出现了不同幅度的增长。
古井贡酒公告,1至9月实现营业总收入127.65亿元,同比增长26.35%,归属净利润26.23亿元,同比增长33.20%。
泸州老窖预计前三季度归属净利润80.52亿元至82.57亿元,同比增长28.32%至31.58%。
古井贡酒、泸州老窖两家公司前三季度业绩同样已经超过去年全年净利润。
水井坊预计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38亿元左右,同比增长10%,预计实现归属净利润11亿元左右,同比增长5%。
今年上半年水井坊盈利3.7亿元,同比下滑2.00%,而第三季度以7亿元的盈利实现10%的正向增长。
据水井坊2021年年报,2022年的经营目标是主营业务收入增长15%左右,净利润增长15%左右。则第四季度水井坊营业收入要实现15.27亿元、净利润实现2.79亿元,才能满足此前2022年营业收入达53.27亿元、净利润达13.79亿元的经营目标。
在目前已公布三季度业绩预告的上市白酒企业中,(600559.SH)业绩增幅暂居第一。
老白干预计前三季度实现归属净利润5.33亿元左右,同比增加113%。但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净利润降至3.16亿元左右,同比增加41%。
老白干解释,净利润大增原因在于2022年1月份收到了土地收储补偿款,将上述土地补偿款的相关收益计入非经常性损益,致前三季度的非经常性损益比去年同期增加1.8亿元左右。
盈利增幅紧随其后的是(600809.SH),山西汾酒预计2022年1至9月实现总营收221亿元,同比增长28%左右,预计实现净利润70亿元左右,同比增长达42%。2021年,山西汾酒净利润为53.14亿元,可见山西汾酒前三季度盈利大超去年全年利润。
(603369.SH) 预计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总收入65.18亿元左右,同比增长22.18%左右;预计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0.81亿元左右,同比增长22.53%左右。
9月底,今世缘接受机构调研时提到,“目前白酒行业集中度加速提升,产销量基本呈现稳中有降趋势,规模以上酒企数量继续减少,未来白酒行业的竞争更多是挤压式的存量竞争。而随着经济社会、人群结构等变化,消费分级带来的价格赛道竞争会更加明显,企业之间竞争对抗更加激烈。白酒行业一定程度上会进入资源战、投入战比拼阶段。”
各家头部酒企业绩纷纷“报喜”,意味着白酒行业性回暖?白酒行业分析师蔡学飞此前对媒体表示,前三季涉及一些暑期商务旅游消费、宴席消费,茅台、汾酒等在这些场景中具有很强刚需性,销售情况向好可以理解。但这种业绩向好是持续强分化下的名酒保持优秀的表现,并不能代表行业性的回暖。
今年,由于疫情和经济影响,白酒的动销和价格均承压。刚过去的国庆假期是各大白酒企业抓销量、去库存机会。
浙江证券研报认为,动销层面来看,受疫情影响,国庆期间白酒动销表现平稳,区域白酒动销表现与本区域疫情情况呈直接正相关,优势区域和强势酒企动销普遍仍实现同比正增长,结构分化延续。而10月初国庆渠道表现将决定的是2023年第一季度业绩是否开门红。
相关文章:
- 对话Moka CEO李国兴:人才是未来十年最大红利,HR SaaS正朝“一体化”发展
- 公募基金卖出压力减轻,债市赎回冲击波或接近尾声
- 福建银保监局等部门联合发文 推动新市民金融服务供给与需求相平衡
- 71岁艾格重返迪士尼任首席执行官,曾主导上海迪士尼乐园开园
- 美媒:亚马逊曾考虑向已倒闭的自动驾驶技术项目Argo AI投资数亿美元,但交易最终破裂
-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刘世锦:实施创新型“碳替减”应建立“三支柱”体系
- 神秘富豪岳红伟1.2亿接盘江景豪宅背后:上海二手豪宅价格虚高遭“挤水分”
- 韩正出席2022年太原能源低碳发展论坛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
- 多家银行落实 首批认股权登记业务
- 个人养老金理财初期产品由参与机构筛选或发行 机构建议明确准入退出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