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信危机:缺的不是资本金、不是流动性,缺的是信心
30亿瑞郎的瑞信要约收购更像是一个恢复正常化的信号。
瑞信的危机要约收购证明其面临的更多是信心问题,而这些问题最早有望在本月底获得解决。缺的缺
在昨日的不资本金不流报告中,汇丰认为,动性瑞信的信心30亿瑞郎要约恰好说明了瑞信的问题与流动性和资金无关,更多是瑞信市场对其缺乏信心的问题。
上周五,危机瑞信宣布将以现金方式回购部分OpCo(Operation company)高级债务证券,缺的缺金额高达约30亿瑞郎(约30.3亿美元)。不资本金不流此前还宣布将启动出售旗下地标酒店,动性估值约4亿瑞郎。信心
汇丰分析师认为,瑞信瑞信之所以会受到投资者的危机密切关注,部分原因是缺的缺它符合了市场上关于央行加息催化金融稳定风险的猜想,但这种观点忽略了瑞信问题的特殊性。而瑞信的30亿瑞郎要约收购反而证明,这家公司面临的不是流动性或偿付问题,而是信心问题。
通过今年上半年瑞信的财务数据也可以看出这一点:流动性覆盖率是监管最低标准的两倍。今年90%的定期融资计划已经完成,因此几乎没有立即进入市场的需要。同时,资产负债表的结构具有高度的流动性——仅流动性储备就占资产的30%,而短期流动性交易库存和回购又占20%,并且几乎60%的资产的期限都在一个月以内。
另一方面,分析师指出,瑞信60%的存款来自瑞士本土居民,可能相对不受舆论影响,财富投资资产也具有粘性:在2008-2009年真正的偿付能力危机中,瑞银的最大季度流出量仅为管理资产总额的3%——这意味着瑞信渡过难关所需的融资规模可能较小。
对于此次证明其偿付能力的要约收购,分析师也预计这在财务上的影响也是有限的:因为规模和定价都不足以引人注目,参与度可能很低。类似地,在2016年德意志银行一次53亿欧元的发行中,该行仅获得了19.4亿欧元的投标。
由此看来,瑞信提出要约收购的主要目标可能并非与财务有关,反而是一个试图使高级债务利差(尤其是曲线前端)正常化的信号。
因此,分析师认为,随着10月27日瑞信推出三季度业绩以及重组计划,当前的信心问题可能会被扭转。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
相关文章:
- 硅谷裁员后捷豹路虎狂招800人,传统汽车公司拉开智能化竞赛
- 转让底价68.67亿元!中航投资拟出清所持广发银行3.499%股权
- 瑞信(CS.US)还有几天时间来回答一个数十亿美元的问题
- 印度反垄断机构对谷歌罚款逾1.6亿美元
- 奢侈品牌Maison Margiela深度定制:三星推出Galaxy Z Flip4限量版
- 凌晨重磅:拜登出手!特斯拉盘后跳水,这家芯片巨头暴涨了
- 三季度末上海辖内制造业贷款余额1.26万亿,同比增33%
- 买家电也能外卖下单了:继小米之后,175城600余家苏宁易购上线美团
- “果链”飓风:代工厂的宿命与远方
- 龙佰集团46.7亿增资两钛业孙公司 年内五度提价半年盈利22.66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