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临时用工活力、加大岗位供需对接 政协委员建言重点群体就业
原标题:激发临时用工活力、激发加大建加大岗位供需对接 政协委员建言重点群体就业
中新社北京8月22日电 (朱贺)“疫情期间,用工业城市的活力蔬菜分拣点等容纳了庞大的民间就业群体,在服务保障中发挥了很大作用。岗位供需”全国政协常委、对接民建中央副主席、政协重点黑龙江省副省长孙东生22日在北京建言,群体应进一步激活临时就业、激发加大建临时用工活力,用工业以更好发挥民间渠道在推进就业中的活力作用。
全国政协十三届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当日在北京召开,岗位供需围绕“坚持实施就业优先政策”协商议政。对接分组讨论阶段,政协重点孙东生、群体张连起、激发加大建谢尚果等全国政协常委聚焦“完善重点群体就业支持体系”建言献策。
孙东生指出,就业工作在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特点,存在不同问题。当前就业难与用工难并存,导致就业区域、行业、岗位、信息不匹配。对此,他建议加大岗位供需对接力度,如打通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教育系统的信息共享,解决岗位与求职需求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同时扩大就业岗位“蓄水池”、织密社会保障网,不断提升改进创业担保政策、金融政策等配套扶持政策,打好就业“组合拳”。
在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税务学会副会长张连起看来,青年就业是当前就业工作中较为突出的问题,而劳动密集型企业是解决就业问题的主力军,他建议应加大对这一行业的支持,在所得税、增值税、贷款融资等方面为其制定更多优惠政策。
高校毕业生是青年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据教育部统计,2022届高校毕业生规模首次突破千万,受新冠肺炎疫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等多重因素影响,就业形势严峻复杂。对此,多位委员建议通过引导学生树立正确择业观、提升人才专业水平等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
全国政协常委、广西民族大学校长谢尚果提出,高校要继续加强思想引领,转变大学生的就业观念,通过课堂教学、社会实践等环节,引导学生做出正确的人生定位和职业选择。如今一些综合类大学专业设置过多,其培养出的学生就业能力与社会需求的质量不相匹配,对此谢尚果建议高校减少过多专业设置,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其就业能力。
张连起建言,应健全完善校内校外资源协同共享的就业服务体系,加强户籍地、求职地、学籍地政策服务协同,提高岗位供需匹配效率,结合国家重大战略布局、现代产业体系建设、中小企业创新发展,创造更多有利于发挥毕业生专长的知识技术型就业岗位。
张连起表示,近年来,中国实现了从加工制造向智能制造、从技术跟随向技术引领的转变,使得社会对知识型、技能型人才需求快速增加。对此,他建议劳动者的专业技能进一步对接岗位需求。教育培训体系需更重视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等基础学科建设,同时深入挖掘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所创造的就业机会。(完)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
- 向新而生 创享未来 第十四届中国猎车榜探寻电动智能下半场机遇与挑战
- 秋粮收购工作开局良好进展顺利 截至10月31日主产区累计收购3034万吨
- 一夜爆红 供销社概念股谁“虚火”?新力金融自2020年以来就处于亏损状态 中再资环、武商集团净利润下滑
- 北溪公司对管道爆炸初步调查引发热议 海床上发现两个弹坑!
- 印度经济跃升离不开人口红利
- 三季度风险管理公司净利润1.39亿元
- 市值跌破万亿美元 亚马逊进入阵痛期
- 多家“金租”依规“更名”,专家:有利于行业规范发展
- 活久见!7000元资金撬动,亿达中国暴涨227%,公司深陷债务危机
- 郭树清重磅发声!金融监管改革任务非常艰巨,高通胀正成为全球经济最大挑战!看八大举措